当前位置:全民视点网 >> 文化 >> 文章正文

考古和“摸金” 没有善恶之分

发布于:2021-02-20

最近,盗墓剧和保宝剧成为许多观众的新宠。虽然我是一名文化工作者,但我一直无法避开习俗。前阵子刚追了潘粤明版的《龙岭迷窟》,这几天开始等《古董局中局》的更新。当然,作者只关注剧中故事的传说。作为一个考古系毕业的学者,他自然明白,自古以来就有善恶矛盾,盗墓破坏文物,违法犯罪,现实中必须坚决抵制。

考古遗址。(数据照片)

考古学家在工作现场。(图片由作者提供)

专业考古人不收藏文物

我记得我读书的时候,每次回家看村里的邻居,都要问我最近挖了什么宝藏,还开玩笑说我放口袋里了。除了给他们无奈的眼神,我只能再次普及文物保护常识。在普及的过程中,他们还是会笑着说:“你拿了就不告诉我们了。”在很多普通人眼里,考古学家好像和盗墓贼差不多。除了有一件国营大衣,他们还把文物放在口袋里。事实上,早在民国时期,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之时,被称为“中国考古学之父”的李记就提出,所有文物都应归公众所有,不应作为古董保存,并与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梁思永(梁启超之子)等考古先驱一致认为,考古学家不应收藏文物。这是第一次,后来成为中国考古学家的既定工作原则。

记得听一个同事说,邀请了一位考古界有名的老教师参加一个与龙山文化有关的学术研讨会。龙山文化以蛋壳黑陶文物最为著名。会后,研讨会的组织者送给老教师一件现代仿制品,——蛋壳黑陶杯。没想到,老老师坚决不收,因为拍的太逼真了,老老师怕拿回家被误会。考古学家不收集,只是因为瓜田李霞不能把很多东西讲清楚。作为一个专业的考古学家,老老师的做法真的值得表扬。

与信奉保护文物的考古学家相比,盗墓贼对文物的破坏和贪婪是极其恶毒的。《晋书束皙传》曾记载:“第一葬人按计划烧宝,官收。余烬只是碎了,文字不完整,不再解读。”据说,西晋太康年间,蓟县有一个名叫比o zhn的盗墓贼。战国时他去挖王维的墓,墓内漆黑一片。为了寻找宝藏,墓中的竹简被直接点燃并照亮。当政府没收它们时,许多竹简被烧掉了。简牍是最直观的历史文物,因为它们在书上有文字。不允许部分烧毁的竹简是《竹书纪年》,后来在史学界广为人知。因为是在蓟县墓中发现的,所以也被命名为《汲冢纪年》。对于《竹书纪年》的巨大历史价值,以后盗墓贼是不允许和同龄人一起打理的。他们在乎的永远是墓中的金银财宝。盗墓者和考古学家是对是错,他们会互相竞争。

在李易峰版的《盗墓笔记》中,吴邪经常说:把文物交给国家。“交给国家”甚至成了网络用语,被很多网友和小说原著党嘲讽。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所有出土掺水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吴邪的话在更好的保护文物和法律方面没有问题。

考古人的规矩和忌讳

古墓丽影小说《鬼吹灯》中,进入古墓后,一个摸金的队长会按规矩在古墓东南角点上蜡烛。俗话说,灯灭了,鸡不沾金。小说里说,灯灭了,一定要赶紧走,不能带东西。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件事也有道理。墓中二氧化碳密度过高,使人窒息。自然,他们再也不能“摸金”了。考古队员有什么行业规则和禁忌吗?首先,考古学家一般不会主动挖掘墓葬等遗物。比如之前积极发掘的明定陵丝织品和秦陵兵马俑,由于保护技术不到位,出土不久就遭遇了彩绘腐烂脱落的悲剧。有了这种经历,考古学家在被盗墓贼偷走后,现在正在与基建或救援工作合作探索。如笔者参与的南阳淅川焦朴遗址发掘,就是与南水北调合作的抢救性发掘之一。此外,三峡工程的建设将淹没许多文物和历史遗迹。当时国家还组织考古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和地面文物保护。

另外,考古学家大多是唯物主义者,很少避讳。就像其他从业者害怕的人骨一样,在考古学家眼里都是古代遗物。据作者的同学说,有一次他们把挖掘出来的人骨放在考古现场旁边的一个简易帐篷里。每天晚上,都有人在帐篷里守卫施工现场。他们睡觉的床底下,标本袋里有人骨。当然考古学家发掘的墓葬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这些没有后代的祭祀

的死者作为历史的记录者,也成了诉说历史的史料。

看新闻大家都知道,盗墓贼盗掘墓葬常会打盗洞或动用挖掘机,更有甚者直接用炸药炸开墓室。这些破坏遗迹原貌的劣行自然是被专业的考古人嗤之以鼻和深感痛心的。考古人的科学发掘是“慢工出细活儿”,考古系的人和建筑系的人常会互相调侃说,“我们是挖土的,你们是搬砖的”。实际上建筑系哪有人毕业去搬砖的,但考古系的人却实实在在有在挖土的,只是这挖土还真是个技术活儿。

考古人员在用洛阳铲等工具确定好要发掘的遗迹范围后,一般会分成同样大小的数个探方,队员们基本上每人分得一个来开展发掘工作。探方顾名思义是正方形的土坑,向下发掘过程中,四面的墙体要保持垂直于地平面。在垂直的墙面上还要根据土质土色的变化画出地层线,所以色盲是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考古工作者的。每一个地层线都是一个时代的划分,地层越往下时代便越早,这便是考古学中地层学的运用。

考古人会不会鉴宝?

考古人十之八九是不会鉴宝的,尤其是考古所等科研机构的考古人员,通过学术研究把考古碎片拼合成真实的历史才是他们的职责。比如笔者在考古所的同学,有时候遇到文化层不明确的文物断代还会和做文物鉴定工作的笔者讨论,这也是术业有专攻的体现。当然也不尽然,毕竟考古人是最容易接触文物的群体,有些做专门类考古的,比如说陶瓷考古的研究人员一般具有一定鉴定技能。另外考古系毕业的人学文物鉴定也有一定的优势,毕竟基础性的理论知识是学过的,又见过一些实物,算是轻车熟路。

笔者见过许多学问极高的考古专家鉴定水平亦很高,但也有不少学者颇有点“君子不器”的味道,认为做学术研究是正道,鉴定是末技,尤其现在社会上鉴宝大师层出不穷,上当受骗的老百姓不在少数,更加深了不少人对文物鉴定工作的偏见。

虽然大部分考古人员不会鉴宝,但他们的技能却是多方面的。在考古工地上,并不是简单地挖土而已。除了运用地层学做科学发掘,一般说来每个考古人员工作的探方都需要一到两位民工配合作业,这么多的民工如何管理是考古领队或项目负责人需要面对的问题。考古工地不少会占用到老百姓的田地,工地一开有些要半年以上,如何与老百姓和地方部门协调也是考古队的工作。像海昏侯墓等大型的遗迹发掘,考古人除自身要时刻提防盗墓贼外,有时还会请公安人员维持治安。另外像遗迹、遗物的绘图、拍照,将器物标本分型定式,写发掘报告等学术文章,也是考古人不可或缺的技能。考古学看起来像是文科专业,其实诸如人骨鉴定、植物考古、金相分析等科技研究都是跨学科的存在。所以考古人不一定会鉴宝,但不少是发掘工作或学术研究的多面手。

考古学是一门以史学研究为目的的社会科学,盗墓则是为一己私利破坏遗迹的犯罪行为,所以考古和盗墓完全不是一回事儿。历朝历代对于盗墓贼都会处以严刑,比如明清时期的凌迟、绞刑,新中国成立后也曾枪毙过罪大恶极的盗墓贼首。针对不少老百姓对考古的误解,提高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原载于 《海南周刊》2020.5.2

标签: 文物 古人 的人

上一篇:漳州有两个商业区 一个新的一个旧的 一个历史悠久的 一个充满了网上名人商店

下一篇:在否认与休持牌人结婚后 刘亦菲晒到了最新的照片 秀梅的腿状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