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民视点网 >> 文化 >> 文章正文

坊巷深处闻丝竹 芙蓉弄里集贤宾

发布于:2020-07-20
坊巷,深处有丝和竹的声音。昨天,在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芙蓉巷4号举行了一场闽剧体验活动。身在古厝,欣赏和体验闽剧,不仅领略了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也找到了一条历史的轨迹。这座建于清代的古厝,经过改造和利用,成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平台。它写着古厝,福州,的“今生”徽章,古厝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集贤宾"。
古厝有一出“戏”
“《集贤宾》是一个品牌名称。我们借用它的名字,这不仅为古厝,注入了文化内涵,也符合古厝的激活和利用功能。”活动开始前,“集贤宾”的所有者何艾轩,带记者参观,她笑着介绍了“集贤宾”的由来。
记者看到,“集贤宾”充满了优雅的魅力,拥有400多平方米的三个入口,包括舞台、鱼塘、天井等。10间大大小小的厢房被合理地划分为巧妙的创作、非遗体验、传统戏曲练习等区域。古厝内还种植了茉莉花、荷花,竹、金银花、绣球花等。充满活力。
闽江师范学院青年戏剧教师林特,创办的“如林油剧(戏剧推广)工作室”之下的“三山戏剧社”,手握“集贤宾”牌,面向青年人,开设了“闽剧体验学习班”,继承和发扬闽剧艺术。
林特告诉记者,“三山剧社”的成立是为了给热爱闽剧的年轻人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为闽剧培养年轻观众。
戏迷王舒怡,说:“在古厝体验闽剧古迹和非遗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这种体验太棒了!”
古厝有“东西”
何艾轩和婷婷都穿着旗袍,她笑着告诉记者:“我一年到头都穿旗袍,而端庄很聪明。”
“集贤宾”开了一个旗袍展区。何艾轩说:“服饰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在集贤宾'."给它提供了一个展示世界
何艾轩还在“集贤宾”中创造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创作”空间,并定期邀请非遗项目的继承人进行表演指导,如制作香包扣和蜡染技能体验。
几天前,何艾轩组织了一个为大家制造体验的粉丝小组。”古诗中有许多关于扇子的诗句,如‘剪成合欢扇,群似明月’,还有一个例子是‘银烛秋光冷画屏风,光罗小扇扑萤’。当你来到集贤宾',你不仅可以获得巧妙创作的成就感,还可以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美丽。"
古厝是“幸运的”
芙蓉巷4号入口有三扇门。到目前为止,红漆在古厝内的大门上隐约可见。朱紫坊保护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古厝的创始人没有研究,但从其宏伟的建筑中不难推断出主人的荣耀。”
历史年轮滚滚而过,曾经辉煌的芙蓉四巷在修复前严重受损,尤其是木质构件。与此同时,古厝内乱建现象严重,古厝内乱建现象严重。福州古厝集团接手修复后,拆除了违章建筑,采用嵌缝榫头、挖除表面腐烂部分、然后用木材嵌缝、加固、旧处理的方法,实现了“最小干预”。去年6月,何艾轩落户芙蓉巷4号,使古厝成为“蓟县客”。去年和今年的端午节,她特别邀请了一些住在古厝的居民来古厝过端午节。做粽子的时候,每个人都在聊天,玩得很开心。在古厝生活了几十年的福州民间专家唐,老师深情地说:“被毁坏的古厝不仅得到了修复,而且得到了活化和利用,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地方。这真是古厝'的幸运!"

上一篇:上海玻璃博物馆悲剧重演!熊孩子做不到这10点,还是别去博物馆了

下一篇:非常容易上手的平安挂饰 手工编绳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