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民视点网 >> 旅游 >> 文章正文

扬州风景美地标多,四百年文昌阁,八百年四望亭,白塔晴云瘦西湖

发布于:2021-06-26

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和历史研究所。

文昌阁,扬州的地标,到过扬州的朋友对这座建筑应该都有印象,没去过扬州的朋友也有可能见过,只要是扬州的旅游宣传片一般都会出现文昌阁的身影。文昌阁位于扬州市中心,汶河路与三元路的交叉路口。一百年前,这里不是路,而是一条河,就叫汶河,上世纪初在拆除扬州古城的城墙时,长度不到两公里的汶河被城砖填埋了,五六十年代,河道淤塞严重,就全部填平,变成了今天的汶河路。

经常旅行的朋友会发现,很多地方保存下来的古建筑都有叫“文昌阁”的,从城市到县城,甚至乡村都有。看见文昌阁,说明这里是“有文化有内涵”的文风兴盛之地,起码在古代是如此的。因为此类建筑是封建社会的“公办学校”,一般会是一组建筑群,文昌阁是其中的主要建筑。

扬州也是这样,文昌阁是明清时期扬州府学的文庙,为什么叫“庙”?因为里面祭祀的是孔子,古代的学府是教学和祭祀合二为一的,学子在学习的同时也要祭拜孔子。府学就是州府一级的公办学堂,扬州府学的其它建筑都因为各种原因损毁了,只有文昌阁幸存,也叫文昌楼,建于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是当时的两淮巡盐御史蔡时鼎于主持兴建的。

扬州文昌阁的外形看起来和北京天坛的祈年殿很像,上半部分是寰宇穹顶结构,这样的楼阁式文庙造型并不多,大部分文昌阁都是有棱有角的。扬州文昌阁的建筑材料为砖木,三层重檐,攒尖顶,高24.25米,底层为八角形,四面开拱门。最初的文昌阁是建在汶河的文津桥上的,据推测可能没有下面的八角形墙垣,后来没有河没有桥了就改成了现在的样子。

这座建筑也在扬州市中心,精巧的结构格外引人注目,名叫四望亭,距离文昌阁不远,在扬州四望亭路东端,汶河路西侧。现存四望亭是砖木结构,八面三层,攒顶式瓦顶,每一层亭檐的飞角上挂有铃铛,风吹铃响,清脆悦耳。

四望亭的始建年代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另一种说法是明嘉靖年间。而且都有古代县志记载,《万历江都县志》中引用宋代《宝佑志》记述:“四望亭在州治南,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特授直宝谟阁、权发遣扬州事、主管淮东安抚司事崔与之建。”清代《乾隆江都县志》中则记载着四望亭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康熙、雍正年间都曾修葺。

明清时期的江都县就是现在的扬州江都区。县志中记载的四望亭名字叫文奎楼,后来又叫魁星阁,和文昌阁一样都是办学机构。建国初期的时候旁边还有石牌坊,古代的制度是经过牌坊时“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清末太平天国时期扬州是主战场,魁星阁还被改为瞭望哨,“架木四望亭,伺城外”,所以改名为四望亭。

白塔晴云,曾经的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在瘦西湖风景区的中心地带,建于清乾隆年间,样子和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挺像,就是仿照那个建造的,和不远处的五亭桥类似。白塔是砖石结构,高30多米,是瘦西湖比较醒目的建筑,很容易看见。

白塔旁边还有御碑亭和法海寺,御碑亭里面的御碑是乾隆皇帝的,上面刻着他的题诗一首“一朵花宫结净因,周环绿水漾波新。歌台画舫何妨闹,恰是亭亭不受尘。”作于1757年春二月,第二次下江南期间。乾隆爷六下江南走到哪里都喜欢题字题诗,虽然他老人家一生写的诗很多,题的字也多,不过“艺术成就”真的一般,这是业界公认的。

瘦西湖是乾隆皇帝和他爷爷康熙帝很喜欢的园林,他们下江南都会来这里游玩、小住,研究佛教文化,写写诗,练一练御笔。乾隆爷曾为扬州留下很多御碑,不过只保留下来五块诗碑,白塔晴云这块是其中之一,还有瓜洲渡一块,大明寺西园三块。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行者老张

【作者简介】:行者老张,摩旅爱好者,当代徐霞客,用脚步丈量地球,随时分享旅途见闻。欢迎关注、点赞、评论,不吝赐教!

标签: 扬州 白塔 文昌阁

上一篇:大理古城的夜晚摆满地摊,有人觉得很有特色,有人却觉得煞风景

下一篇:2500年的扬州城古迹遍布,地标古建筑在市中心,瘦西湖最多